推荐子栏目: 国家发明奖 | 168株活疫苗 | 成果转让 | 学习型团队建设 | 能力培养 | 管理SOP | 感染模型 | 外包试验 | 行业动态 | 猪病案例 | 猪病净化 | 猪博物馆 | 养猪文化 | 猪病图谱 | 专家讲座 | AOM| IOM| 共享资源
您现在的位置: 支原体网 > 时代养猪资讯 > 养猪文化 > 正文
猪八戒形象的文化意蕴及理性思索
作者:马跃    文章来源:黑龙江社会科学    点击数:3634    更新时间:2007/10/16    

摘 要:中国有着丰富而多彩的猪文化历史,《西游记》中猪八戒是作为现实的化身而存在的,在取经故

事中代表了人民生活较现实的一面,使这部神话小说增添了许多人情味。从对猪八戒这个人物精雕细刻的传

神之笔中,我们可以探寻包孕着猪八戒形象的独特的文化意蕴,阐析猪八戒形象的思想意蕴和审美意蕴,进而引发出对这一形象的理性思索。

  关键词:猪八戒;《西游记》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文化意蕴;思想意蕴;审美意蕴

  作者简介:马跃(1974 - ) ,(满族) ,辽宁东港人,黑龙江科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从事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在《西游记》中,猪八戒不但是主要人物之一,而且是正面人物之一。他的地位,仅仅次于孙悟空。胡念贻《<西游记>是怎样的一部小说?》认为,作者写猪八戒,是因为看到有些人本质上比较朴质、单纯,但又有不少缺点。吴承恩在这一形象身上,写出了劳动人民的某些优秀品质,同时也把剥削阶级的一些东西,写在他身上。所以猪八戒既有可爱的地方,又有那么一些缺点[ 1 ]。李希凡《猪八戒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认为猪八戒性格中的“人情味”生动地表现了他在取经事业中的动摇,这恰恰是孙悟空的精神品格的反面。这个充满喜剧性内容的形象、性格,有着深刻的社会生活的现实性和真实性。但猪八戒终究是一个喜剧的形象,是一个复杂的性格,也还有一部分优点,有其积极的一面。猪八戒是神话人物,作者在他的性格里,有集中复杂社会性格的特征,不能简单地把他比附成社会生活中特定阶级、阶层的性格[ 2 ]。从李希凡所论看,猪八戒这个好坏参半的人物有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基础。

小说《西游记》中猪八戒是一个既耽于“食”又耽于“色”的“一身而二任者”,是一个常博得人一笑的可爱形象。作者在这里不仅写出了他从“母猪胎里”所带来的自然属性,即思想性格显性的一面,更写出了他思想性格隐性的一面;其思想性格显性的一面反映了一般世人的弱点,其思想性格隐性的一面却反映了一般百姓的优点,而且写其思想性格隐性的一面正是通过写思想性格显性的一面来实现的。因此,猪八戒给人以可笑与可爱之感。在这个形象的精雕细刻的传神之笔中,包孕着猪八戒形象的独特的文化渊源和文化意蕴。

  一、猪八戒形象的文化渊源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精神产物,它反映了初民对于世界最初的认识。神话所产生的那个时代基础早已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生活、战争及其历史,以及初民对宇宙人类由来的发问,显然都永远地成为过去。而《西游记》中孙悟空和猪八戒以其动物的造型、动作及习性特征形成的生动形象都是亘古不变的。《西游记》所展示的是一份动物世界中所发生的故事,其中所写的神魔除去尸魔以外,几乎都是由动物精变而成的,像牛、象、鹿、羊、虎、狐狸、大鹏、蜘蛛、蜈蚣等,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动物王国。吴承恩怎么会想到写一只猪而不是牛或者羊呢? 因此,我们有必要探寻一下猪八戒这个艺术形象的文化渊源。

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关于猪精的故事和传说不少,并且有着越来越丰富的内容。最早是《山海经》里记载的一只两头猪,叫并封。《淮南子》中也有类似的描述,尧的时候,百姓们面临着一次大劫难,当时天上每日出十个太阳,地上到处各种怪兽为害,百姓们苦不堪言,于是尧便派后羿射九日,诛诸兽,拯救苍生。其中怪兽之一就是一头野猪精,叫封封,被后羿在桑林之地捉住,杀死后用作了祭天的祭品。唐代关于猪精的故事更加人性化、具体化、形象化了,《太平广记》第四百三十九卷集中记载了这些故事。比如《李汾》这个故事:四明山常住着一个秀才叫李汾。山下有户张庄,家里比较富裕,粮丰仓满,还养了一些猪。恰逢中秋之夜,李汾月下抚琴,引来一花容月貌的女子偷听,李汾以为她是张家之女,遂未多想,与她共度月夜良宵。次日天明鸡叫时,这女子起身要急速离去,李汾不舍,于是将她的青毡鞋藏了起来,然后假装睡熟,不论女子如何哀求,李汾也不理睬,女子只好赤脚离去。天明时分,李汾发现从床前到箱子边有一串血迹,忙打开来看,哪有什么青毡鞋,分明是一只猪的蹄壳。李汾惶恐地来到张庄,见猪圈内正好有一只母猪后腿上少了一只蹄壳,满是血迹。李汾赶快把事情讲给张家人,当日便杀了那头母猪。比较具备完整艺术形象特点的则是一篇《郭元振》故事中的乌将军。乌将军也是一个猪精,他好色,每年都要到乡中选一年轻美貌且未出嫁的姑娘为妻;除了贪色,他还贪吃,见了如鹿脯好吃的就忘乎所以,以致失了左蹄,负痛逃去;他愚蠢,最后被人用计杀死。乌将军的性格特点已经和猪八戒十分相近了,传统的猪精发展到乌将军再发展到猪八戒,似乎是水到渠成的过程。

根据我们对我国猪文化传说特点的考察来看,我国猪文化传说中的猪神和猪怪,其总体特点有四,一是主沟渎,二是主性淫,三是肤玄黑,四是多亦人亦兽形象。《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同时具有这四种文化基因,是个集我国猪的文化传说之大成的形象。

  二、猪八戒形象的思想意蕴和审美意蕴

作为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在共性中必然要突出其鲜明的个性,而其个性特征中也必然体现着丰富、充实的思想内容,寄寓着作者崇高的美学意图,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对于猪八戒而言,当他呈现出性格美的一面之时,作者给予由衷的赞美;当他失去这种性格美的表现时,则给以无形的抨击;特别对违背这种性格美的恶性,则给以无情的谴责。而其所抨击之处,也正是芸芸众生皆未能免的。所以,当我们在笑猪八戒的缺点时,却在内心笑自己灵魂深处的隐私,笑世人的劣根性,笑人世间的弱点,从反思中获得思想境界上的升华。

刘毓忱、杨志杰《试论猪八戒的形象塑造》探讨了人们既嘲笑猪八戒又喜欢他的原因,认为猪八戒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 3 ]。的确,《西游记》有了猪八戒,就不仅丰富了人物形象,而且使这部神话小说增添了很多的人情味。

猪八戒的人性特点体现在诸多方面。首先,是猪八戒爱娶媳妇。本为常理之事,在猪八戒这儿出了问题。《西游记》中猪八戒一出现,是个妖精身份,可是这个妖精却与众不同,他是高老庄高老的女婿,只因遇到唐僧,应了菩萨的诺做了和尚,当了和尚当然不能娶媳妇。这就是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因此,猪八戒一遇到困难就想回家,看他刚拜了师父,要从高老庄起程的时候,就对高老说:“上复丈母、大姨、二姨并姨夫、姑舅诸亲,我今日去做和尚了,不及面辞,休怪。丈人啊,你还好生看待我浑家,只怕我们取不成经时,好来还俗,照旧与你做女婿过活。”作为从母猪胎里带来的自然属性,集中体现为择偶不论妍丑,不问年龄,卵二姐亦可,三女待自闺中的妇人也行。作为投错胎的人的社会属性,集中体现为虽然已是和尚,仍动辄提起高老庄———他梦想中的失乐园。而每当这种“思凡”欲强烈到无法抑制时,他就贸然起色心了。

其次,自私是猪八戒人性化特征的又一重要表现。他具有一定的贪欲,但又不是大贪,当别人为感谢他们降妖除魔而拿出金银财宝时,师徒四人中只有他动心,一有机会就要藏点私房钱。猪八戒的自私还表现为贪吃贪睡。他非常会吃,饭量又大,吃不到便争嘴,对于食物,比之常人更有着异乎强烈的饥渴,吃相更是“干净利索”,一个劲儿吞,从来不嚼一嚼、品一品。正如亚里士多德认为,猪这种动物能适应各种饲料。所以从猪八戒的生理本能需要来看,也怪不得“贪吃”,对于这样一个“超标体型”需要不断大量补给,更何况取经路途遥远又多半处在饥饿状态中,哪个见了面包,两眼不放光啊! 在朱紫国,孙悟空为国王治好了病,国王请师徒四人吃酒,先劝孙悟空吃了一杯又一杯,到了第四杯时,八戒便忍不住了,多亏孙悟空看到了这一点,怕他走漏消息,忙递一杯酒与他吃,八戒不再言语。所以讲到贪吃,猪八戒的贪吃不仅是生理需要,同时具有当时的社会普遍性,实际上是作者在以喜剧形式满怀同情为勤劳而忍饥挨饿的百姓写心。再说贪睡,当孙悟空被唐僧驱逐之后,只得由八戒去化斋,每次走不多久,见不到人家,回去早了怕师父怪罪,只好往草丛里一钻,只管睡大觉。猪八戒的贪睡如果放在当时广大民众的现实层面来看,也是作者推己及人地体谅到为成日劳作而视睡若渴的百姓们的一种心声,也是猪八戒能成为现实典型的一块基石。

再说猪八戒给人呆头呆脑之感,其实这个呆子未必“呆”。猪八戒可谓盲人摸象,心里有数。比起那“猴精”来他也差不了几分。如六十九回中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变成唐僧一般模样,两个手挽手立在金銮殿前,弄的孙悟空火眼金睛也难分真假,八戒笑道:“哥啊,说我呆,你又比我更呆哩,师父既不认得,何劳费力? 你且忍些头痛,叫我师父念念那话儿,我与沙僧各搀一个听着,若不会念的,必是妖怪,有何难也?”不过猪八戒的小九九多数是为自己着想。比如说,在碗子山他和沙僧同战黄袍怪,看着打不过去了,他便说:“沙僧,你且上前与他斗着,让老猪出恭来。”谁知他这是临阵逃跑,冲进草堆里,只留沙僧去战那黄袍怪。更有趣的是,孙悟空在火云洞大战红孩儿,猪八戒见红孩儿一喷火,生怕烧死,夺路而逃。一看战事发生变化,孙悟空要大获全胜了,他生怕没有自己的功劳,马上挥舞着九尺钉耙迎上阵来,所以说这时孙悟空给他起了一个“雅号”,其实这个“呆子”心眼可真不少。

其三,是猪八戒嫉妒心理强。他常在尊者面前进些风言风语,让自己的“对手”吃点苦头。他嫉妒孙悟空比自己强,对孙悟空不满意,可又不敢惹这个“猴急”脾气的大师兄,只好在师父面前说坏话。尸魔三戏唐三藏,都被孙悟空识破,连着打死三次(包括真身) ,才算除害。唐僧肉眼凡胎不明真相,怪孙悟空嗜杀,猪八戒在一旁说是孙悟空欺骗师父,这才引起唐僧驱逐孙悟空。每每孙悟空被唐僧误解需要帮助时,他就落井下石,在师父面前说小话,打小报告,让孙悟空蒙受不白之冤。

猪八戒的诸种表现,“其缺点既反映了芸芸众生的弱点,其优点也是芸芸众生虽非人皆有之而却可以企及的,因而当人们笑猪八戒的缺点时,心里却在笑自己灵魂深处的隐私,却在笑世人的劣根性,却在笑一个时代的人性的弱点。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西游记》中猪八戒这一形象的审美价值和作者的苦心孤诣,这种源出于作者苦心孤诣的人物形象的审美精神是前不见与中国小说史的。”[ 4 ]猪八戒好占小便宜,又常常要满足虚荣心理⋯⋯这是芸芸众生的弱点,也是猪八戒的特点之一。但凡人有弱点者却未必如猪八戒般憨直。田同旭称“《西游记》是猪八戒作为理学压迫下的凡夫俗子进行塑造的,更多地表现着明代社会好色思想的沉淀。猪八戒是作者以情反理的战斗武器,是《西游记》弘扬人欲的一首凯歌”[ 5 ]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肯定猪八戒是一个有明显缺点的正面形象,对这一形象的研究已突破阶级属

性的范围,深入到精神和社会思潮的层次。

  三、关于猪八戒形象的理性思索

“说猪无知、嘴馋、暴食、淫荡、恶毒,好像不是要把猪捧上天,可是,猪这种动物却又是人的朋友。是因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潜伏着一头猪吗? 要不就是猪身上的一切实在好用?[ 6 ]鲁迅先生曾说过,猪八戒的形象不是猪变成人,而是人接近猪。这个评价很值得玩味。人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我们总认为人是万物之灵长,可是人身上的缺陷又是人自身往往难以克服的,善与恶、丑与美结合于人们的身上。猪八戒的种种表现,让我们看到了社会中的人,一个本质不错却又毛病十足的人的形象。小说中的猪八戒好似一个刚进城的农民,他很难摆脱小农意识与狭隘心理。猪八戒是恋家的,他不习惯更不喜欢长期在外奔波的行旅生活,他的护僧取经真正是出于无奈的,所以在西行途中,遇有劫难,总是他第一个打退堂鼓,要散伙,嚷着回高老庄做女婿,种地过日子,前面已提到高老庄是他梦中的失乐园,高老庄的日子对他来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有吃有穿外加有女人,无奈走上西行路,对他来说真是前途未卜啊!因此,沙僧常对他说:“二哥怎么又说要散伙。”的确,“猪八戒常常怀念他在高老庄的生活,那是一段农村的生活。而由此而来的这种回归土地,眷恋家园,渴望定居生活的心情也正是长期依附于土地的典型的农民意识与农民心理。猪八戒的生活原型在很大程度上便是来自乡村的”[ 7 ]

猪八戒的种种表现会让我们更好地审视人生,珍爱自己。这个形象概括着人类下层社会、普通劳动者圈子中所孕育的入世尘俗,告诫世人,猪如果努力进步,可以像人,但人如果不思进取,可能就会像猪。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可是还没有出现一个十全十美的完美的形象,现实生活中的楷模也只是在某一方面比别人做得好,并未达到各面都比别人做得好。猪八戒这一形象正是为凡夫俗子而作,猪八戒固然可笑,但又何尝不是在笑我们自己。

参考文献:

[ 1 ]  胡念贻.《西游记》是怎样的一部小说? [A ]. 西游记研究论文集[M ]. 北京:作家出版社, 1957.

[ 2 ]  李希凡. 猪八戒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A ]. 论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形象[M ].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61.

[ 3 ]  刘毓忱,杨志杰. 试论猪八戒的形象塑造[ J ]. 南开大学学报, 1979, (4).

[ 4 ]  张锦池. 西游记考论[M ].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99.

[ 5 ]  田同旭.《西游记》是部情理小说[ J ]. 山西大学学报, 1994, (2).

[ 6 ]  克里斯蒂安·罗什,让—雅克·巴雷尔. 哲学家的动物园[M ].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3.

[ 7 ]  林庚. 西游记漫话[M ].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0.

〔责任编辑:王晓春〕

文章录入:spring    责任编辑:spring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