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子栏目: | 国家发明奖 | 168株活疫苗 | 成果转让 | 学习型团队建设 | 能力培养 | 管理SOP | 感染模型 | 外包试验 | 行业动态 | 猪病案例 | 猪病净化 | 猪博物馆 | 养猪文化 | 猪病图谱 | 专家讲座 | AOM| IOM| 共享资源 |
您现在的位置: 支原体网 > 时代养猪资讯 > 养猪文化 > 正文 |
“猪状元”与名教授 | |
作者:陈安东 … 文章来源:安徽日报 点击数:2329 更新时间:2007/10/16 | |
1997 年11 月5 日,温家宝同志亲临芜湖元丰集团三利猪场考察畜牧产业化。从猪场出来,温家宝同志主动提出找一个地方与元丰集团董事长俞明生谈一谈。在猪场简易的办公室里,温家宝同志坐在旧沙发上向俞明生同志仔细询问猪场的情况,以及元丰集团的发展过程。俞明生一一作了汇报,并特别提到三利猪场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投入,离不开安徽农业大学 1 、“猪状元”俞明生 在芜湖县,提起俞明生可以说无人不知,他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却创造了芜湖县历史上的数个第一,他以“种、养、加工同时并举,公司+农户联手致富”的经营之道,带动了周边数万农户共同走上致富之路;他仅用10 年时间就在鸠兹大地上建成了我省最大的商品猪生产基地;尤其是他和国内著名教授张伟力为保护圩猪所作出的艰苦努力,并由此结下的深厚友谊在当地传为佳话。 俞明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由于母亲早逝兄弟姐妹众多,童年的俞明生仅上到小学3 年级就因家境贫寒辍学了,就在这启蒙的3年,如星星之火燃起他对更多知识的渴望和对更高理想的追求。他的父亲俞邦荣长期担任村支书,带领老百姓大干苦干,却因无法使他们脱贫致富内疚不已,这深深地触动了俞明生。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农民埋头种田很难致富,必须站在田里盯着城市。但是年轻的俞明生在那个时代只能无奈地接过父亲手中的锄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他内心深处强烈的创业欲望从未泯灭过。 两年后,不甘寂寞的俞明生决定做木匠,他认为做木匠最起码可以走出家门,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人,获得更多的信息。他走村串户一干就是12 年。由于他手艺精湛,为人正直忠厚,而且做出来的东西总是比别人的更具时代气息。村里很多人都认为俞明生将来一定会有出息。俞明生的奋斗历程和成功之路证明了村里人没看走眼。每当有人问他为何能成为安徽省的养猪状元时,他总是憨厚地说:“一定要相信科学,尊重人才。”正是始终坚持着这样的理念,并把这种理念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养猪事业中去,俞明生赢得了安徽农业大学 俞明生 俞明生的猪场事业在两位著名教授的大力帮助下,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开始走上了科学化和规模化的养殖之路。现在俞明生的猪场年出栏商品猪4. 7 万头,成为名副其实的养猪状元。俞明生事业发展之后不忘造福乡邻,自筹资金130 多万元修了一条4 公里柏油公路,受到人们的称赞。 2 、名教授张伟力 在安徽说到养猪有一个人不可不提,他就是张伟力————安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养猪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部副主任,安徽省原种猪场技术总监。由于其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为安徽的养猪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被全国同行称为“安徽猪头”, 为了让中国的养猪水平和世界同步, 自1991 年至1999 年,张伟力远渡重洋,先后成为荷兰畜牧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荷兰养猪研究所客座研究员、荷兰Wageningen 大学动物营养系高级访问学者、荷兰Barneveld 农学院客座教授。又先后出访了美、法、比等国,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专题报告。他在吸收和引进发达国家的养猪科学的同时,积极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优质猪种,安徽的圩猪就是他不遗余力的重点推广猪种。圩猪作为安徽省独有、世界闻名的珍稀优秀的古老地方猪种,由于没有得到有力的保护而濒临灭绝! 圩猪产于芜湖、宣城一带,位居长江中下游交通枢纽,历代米市、猪市的集散中心。圩猪(旧称宣城猪) 作为皖中南名牌猪种享誉九州、蜚声四海已有数百年的辉煌,其猪文化起源可追溯到隋唐文化,是我国古老猪种遗传瑰宝之一,堪称世界“猪中的大熊猫”。 这个令发达国家的同行们惊羡不已的“珍稀猪种”,却面临着绝种的危险,这是何原因呢? 据 据了解,我省的珍稀猪种圩猪,已被全世界的养猪界所关注,因为江苏省的古老猪种太湖猪在和国外的优质猪种杂交后,大大提高了欧美猪种的繁殖能力,其商品猪出口欧美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现在广东省的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地方珍稀猪种身上所蕴涵的巨大经济价值,他们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全省遍寻地方珍稀猪种,终于将蓝塘猪和大花白猪这两个珍稀猪种找了出来,并每年投巨资,专门用于保种和研究工作。目前中国本地猪的优势正在重新踏上国际、国内舞台,北京黑猪走俏日本,苏、沪的太湖猪、东北的民猪风靡欧美,贵州的香猪,浙江的金华猪,山东莱芜猪在国内猪市上的先声夺人已成国猪再度辉煌的先锋。我省芜湖、宣城一带正宗的圩猪肉产品已具备优质因种遗传上的竞争优势,我国养猪界的许多有识之士叹惜:圩猪何日再度辉煌! “可惜呀!”瘦削单薄的 3 、情系圩猪 有一天, 俞明生始终在关注圩猪保种工作的进展,当 1998 年,那是一个让很多养猪大户都心力交瘁的一年。长江流域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摧毁了无数人的家园,那时的猪价跌到历史上罕见的每斤1. 1 元,许多猪场血本无归,老俞的猪场也未能幸免,损失惨重。1999 年春,当俞明生决定再次担起保护圩猪之重任的消息传出后,有人冷言冷语:老俞吃饱撑的没事干,明明是浑水,偏去趟。老俞的很多朋友纷纷劝他:猪场现在都亏成这个样子,千万不要再搀和什么圩猪保种,那是个无底洞,况且那是国家和政府的事,圩猪存在与否,与你老俞有何相干? 老俞憨厚一笑,说,大家都说猪肉不好吃,现在好不容易找到了能培育出优质猪肉的猪种,我们却不去保护,让这个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消失,我们上对不起祖宗,下无法向子孙后代交代呀! 在最困难的时候,妻子李金凤和孩子们坚定地站在老俞的身边,老俞说干就干,他选了好地方,新建了猪圈,每个猪圈只养一头圩猪,安排专人负责。因为 俞明生和张伟力咬咬牙还是挺过来了,如今,科技和实业的结合不断结出丰硕的果实。 |
|
文章录入:spring 责任编辑:spring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
|